9月26日,欧洲语言文化学院邀请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斯拉夫东欧研究院教授斯拉沃·拉多舍维奇教授作题为《从新熊彼特主义视角看东欧和前苏联的经济—技术转型》的讲座。讲座由欧洲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柯静教授主持。

拉多舍维奇教授基于新熊彼特理论,从企业实力与治理、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系统的动态交互能力、国家创新体系子系统的互补性和协调性三个维度出发,深入阐述了东欧和前苏联国家的后社会主义转型的过程、模式、困境和经验。
拉多舍维奇教授提出了四个核心观点:首先,后社会主义转型是一个走向市场主导的制度变革过程,同时也是企业作为主要创新载体和源泉的重大变革过程;其次,动态创新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企业与其研发网络以及外国技术输入和市场准入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动态交互能力”;第三,动态的国家创新体系依赖于不同子系统之间的互补性和协同作用;第四,技术积累和创新系统构成了一个混合系统,其活力取决于各种管理原则。
拉多舍维奇教授认为,尽管由外国主导的东欧和前苏联国家技术转型体系在短期内可以推动经济的迅速发展,但长远来看,这会导致国家战略自主性受损和技术升级受限等结构性问题。反之,由国内主导的技术转型体系在短期内会因国际市场有限、经营业绩不佳、高昂的“寻租”成本等原因导致经济增长缓慢,但在结构上更具优势,更有利于国家长期发展。

拉多舍维奇对于东欧和前苏联国家经济—技术转型经验的看法是,社会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制度下的创新体系都以混合形式运作,而非单一形式。从新熊彼特主义的角度出发,经济增长源于各个的社会和经济子系统之间、商业部门与公共研发之间、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以及外国企业与本地企业之间的互补和协同作用。他认为东欧和前苏联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应只注重速度,更重应注重发展动态交互能力以及增强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互补和协调性,以尽快找到使开放市场和民主社会相协调的治理方式,从而推动创新发展和技术变革,进一步促进增长和繁荣。

拉多舍维奇教授的讲座精彩纷呈,参与讲座的师生受益匪浅。在互动环节,师生就中国创新体系发展、中东欧国家人才流失困境、民族主义对巴尔干国家创新和技术转型的影响等问题踊跃提问。拉多舍维奇教授逐一进行了生动细致的解答。

0638太阳集团官网院长柯静教授对拉多舍维奇教授的讲座表示了高度的赞扬和由衷的感谢。本次学术讲座是2023年秋季学期第一场“北外欧洲讲堂”活动。由0638太阳集团官网主办的“北外欧洲讲堂”将在新学期继续与国内外优秀学者进行深度合作,开展更丰富的学术活动,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
(文:王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