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在从秋天转向冬天的时节里,诺贝尔文学奖都是一个飘荡在空气中的热门话题。今年尤其如此,因为瑞典学院一下子公布了两个诺贝尔奖。2019年的奖颁给了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而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获得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
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了,我们在说汉德克的时候,用的是“作家”的表述,而讲到托卡尔丘克,用的则是“女作家”。为什么在说到女作家的时候,我们会不由自主地突出其性别特点呢?
诺贝尔文学奖公布的第二天,“澎湃新闻”就刊发了一篇文章:《掀起遮蔽:诺贝尔文学奖与女性作家》,其中提到,在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117位获奖者中,只有15位女性。而在进入21世纪后的这19年间,一共出现了6为女性获奖者。“随着时代的发展,瑞典学院也缓慢地改变着自己传统的观念和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跟着社会的发展前进。”
对于托卡尔丘克,欧洲语言文化学院的老师应该很有发言权。获得中国翻译界最高奖翻译文化终身奖的易丽君教授是托卡尔丘克作品《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的中文版译者。波兰语教研室主任李怡楠老师也跟托卡尔丘克有过深入接触,李怡楠在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说,“她的作品思想非常开阔,已跳脱出单纯的女性视野。”


第35期“欧洲下午茶”讲座,我们将邀请波兰研究中心的外籍专家马泰乌什·斯库哈(Mateusz Skucha)来为大家讲讲他眼里的托尔卡丘克和其他波兰女作家。斯库哈是克拉科夫雅盖隆大学波兰文学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为十九世纪文学、文学理论及中国文化。在讲座中,他将为大家介绍托卡尔丘克的主要文学成就,分析其创作风格,并为大家梳理波兰十九世纪、二十世纪最具代表性的其他女性作家。

托尔卡丘克在接受瑞典《今日新闻》报采访时说,“我对两年的诺贝尔奖都发给中欧作家感到格外高兴。”“我们置身在一个非常艰难的政治境况中,有时候我们在想,欧洲已经把我们忘了。但现在,我们似乎又有重要的事情可以说了。”
也许在斯库哈的讲座里,除了女性作家这个标签以外,我们还可以发现波兰乃至整个中欧地区作家身上更多的东西?

欢迎全校师生光临,请记住讲座信息——
时间:10月29日,周二,13:00-15:00
地点:图书馆四层学术报告厅
语言:英语
撰稿:欧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