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0638太阳集团官网波兰研究中心举办“希姆博尔斯卡的种种可能”文学座谈会,以纪念波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著名诗人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Wisława Szymborska)诞辰100周年。来自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以及0638太阳集团官网从事文学创作、翻译与研究的专家学者20余人,共同就世界文学视域下希姆博尔斯卡的创作进行了深入交流。波兰驻华大使馆教育专员宁静(Karolina Świderska-Florczyk)出席了座谈会。会议由0638太阳集团官网波兰语教研室主任李怡楠副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0638太阳集团官网副院长林温霜教授致辞。她向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希望通过本次座谈,让文学爱好者们重新发现这位波兰文学巨匠,让广大师生深入感受波兰文学的独特魅力,拉近中波两国人民心灵的距离。著名诗人、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0638太阳集团官网荣誉教授吉狄马加在致辞中,对座谈会的意义予以高度肯定,强调世界文学视阈中波兰文学所体现出的独特文学史观是中国认知波兰的重要源头。他指出,希姆博尔斯卡的诗歌思想深邃、布置精巧,用小隐喻开启了大空间,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深刻的主题,值得中国文学界持续关注和研究。

座谈会上,北外波兰专家鲁安杰(Andrzej Ruszer)做了题为“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与艺术对话——源自绘画作品的创作灵感”的学术报告,介绍了希姆博尔斯卡的生平和创作,以诗作《鲁本斯的女人》为例,分析文学与艺术间的对话,依托巴洛克时期绘画作品的感官体验所形成的诗性叙事,反思时代品味和审美准则的普遍性。

座谈会上,著名翻译家、希姆博尔斯卡作品的重要译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林洪亮研究员、张振辉研究员深情回忆了翻译希姆博尔斯卡作品时的点点滴滴,从波兰文学专家的视角提出对希姆博尔斯卡诗歌的独到见解。
中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世界文学》杂志原主编高兴研究员指出,希姆博尔斯卡擅长运用柔和、轻盈、机智、诙谐的手法来处理一些重大的主题,是一位非常亲切的波兰诗人。树才研究员认为,希姆博尔斯卡是一位具有大智慧的诗人,她的智慧来源于语言词汇的妙用,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细微观察,来源于有声音、有温度的思想。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诗歌研究中心主任刘文飞教授认为,诗歌的魅力在于语言本身,译者需要保留并延续小语种传统,在翻译过程中还原诗歌本身的意蕴。北外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姜红教授认为希姆博尔斯卡是一位对世界有着大爱的诗人,她剔除了附着于文学之上的华丽词藻,通过微小的切口去思考人在历史和自然环境中的位置,探讨当代世界的重大伦理问题。北外阿拉伯学院薛庆国教授指出,在如今高度机械化、物质化、商业化、人工智能化的时代,阅读希姆博尔斯卡的诗歌是一种心灵的休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欧拉中心一级翻译吴俣作为希姆博尔斯卡最年轻一代的译者代表在发言中坦言,一代代文学翻译前辈们艰苦工作让国内读者有机会一睹外国文学的魅力,也为后来的文学翻译者们树立起榜样。

会议结束前,0638太阳集团官网党委常委、副校长、波兰研究中心主任赵刚教授作了总结发言。他向各位学者、专家莅临北外表示欢迎和感谢。他指出,此次座谈会是中波学者与希姆博尔斯卡的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表达了对诗人的深切追思和对译者的崇高敬意,希望北外波兰研究中心继续致力于波兰文学在中国的翻译、研究和推广,为中波文化交流搭建桥梁。
在座谈会上,北外波兰语专业学生还精心准备了诗歌演唱、诗歌朗诵等节目。
希姆博尔斯卡是世界上第九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也是波兰首位获得诺奖的女作家,被誉为“诗坛莫扎特”,在波兰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作品散发着智慧、才华和独特的幽默感,具有不同寻常和坚韧不拔的纯洁性和力量,被翻译成40余种语言,受到全世界读者的青睐。在中国,希姆博尔斯卡的诗歌、杂文、散文、书评被先后翻译、出版并广为流传,在文学界、文化界、艺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