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坛,广阔人生 ——记匈牙利语龚坤余教授

作者: 时间:2011-09-29 点击数:

作者:郭晓晶

           

龚坤余教授是北外0638太阳集团官网博士生导师,也是我校匈牙利语专业首届毕业生。从他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已有45个年头。龚坤余教授曾任0638太阳集团官网东欧语系(现更名为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龚坤余教授几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坚守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前后共培养了14届、200多名匈语毕业生,他们大多活跃在外交、经贸、文化、新闻、教育、科研等领域。龚坤余教授为匈语教研室的发展倾尽毕生精力,目前匈语专业所使用的教材几乎都是他编写的。龚教授尽心培养年轻教师,实现了匈语专业教学和科研的薪火传承。

龚坤余教授担任系主任工作6年,在此期间,为推动东欧语系的全面工作,为人才的培养,为非通用语种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挚爱教学,桃李满园

 

龚坤余教授似乎生来就与教师这个职业有着不解之缘。1966年,作为匈语专业的首届毕业生,年仅23岁就走上了三尺讲台,这一站就是45年。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目前,绝大部分在国内从事匈语工作的毕业生,都曾受过他的师恩泽被。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匈领导人互访频繁。在这些重大的外事活动中,担任翻译工作的中方译员,全都是龚老师的学生。

龚坤余教授曾说:“匈语专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只能单一培养本科生,到如今可以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走过了一条艰苦创业的道路,一条不断发展的道路。”匈语专业成立初期,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当时,一无课本,二无资料,可谓白手起家。后来,又逢“文革”,教学中断。1970年恢复教学后,同学们用的仍然是油印教材,而且一直沿用多年。为了彻底改变这一局面,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稳定性,龚坤余教授用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于1988编写出版了《匈牙利语》第一册和第二册,并获得了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989年,又编写出版了《匈牙利语语法》(合编)一书。《匈牙利语》和《匈牙利语语法》的出版为匈语的基础阶段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教材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匈牙利语》经过十年的教学实践,有许多内容需要增删,有不少地方需要完善与更新。为此,龚坤余教授对原有教材进行了修订,于1999年编写出版了《匈牙利语教程》第一册和第二册。后来,他又陆续编写出版了《匈牙利语教程》第三册(与教研室一位青年教师共同编写,2009)、《匈汉会话手册》(1999)、《匈牙利语应用文》(2004)、《匈汉汉匈翻译教程》(2006)等,龚坤余教授编写的教材,数量多,质量好,为匈语教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龚教授热爱教学、精心教学,把教书育人作为毕生追求,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在看似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注重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教学法,将学生的心理需求、行为调试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讲课声情并茂,言语风趣幽默,善于旁征博引,课堂气氛活跃,很多毕业生多年以后回忆说:“听龚老师讲课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上龚坤余教授的课,学生们总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直到铃声响起才意识到一节课过去了。

孔 子云:“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龚坤余教授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认真治学、坦诚待人为学生以及年轻教师做出榜样,深受他们的爱戴。龚老师的很多学生 目前活跃在匈语工作的第一线,正如学生所言,聆听老师的教诲,不仅知识增长,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了做人、做学问的智慧,终身受益。

潜心科研,追求卓越

 

从1998年起,龚坤余教授担任了东欧语系主任,从此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一方面他要完成自己承担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另 一方面又要抓好全系的管理工作,成了一名真正的“双肩挑”干部。要管理好一个系,对于一个常年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来说,并非易事。龚坤余教授虚心向老领导 学习和请教,认真听取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团结和带领全系教职工,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狠抓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 式,使全系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得到了学校的肯定和赞誉。2001年,在龚坤余教授的主持下,教育部批准了0638太阳集团官网东欧语系为“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这极大地鼓舞了非通用语种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对非通用语种的建设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孜孜以求,淡泊名利,克服困难,潜心科学研究,翻译出版多部译著,主要有:《匈牙利史》(合译)、《约卡伊·莫尔中短篇小说选》(合译)、《在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道路上——1919年匈牙利和斯洛伐克革命历史文献》等。出版的专著有:《南斯拉夫和东欧社会学》(匈牙利社会学部分)。此外,从1970年开始,他与教研室的其他老师一起编写《匈汉词典》。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84年,《匈汉词典》初稿编写完成。为提高词典质量,龚坤余教授与教研室的另一位教师携稿飞赴匈牙利,与多名匈牙利汉学家共同审定词典稿。经过近两年的努力,1984年审校工作全部完成,前后历时14年。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词典至今未能出版。

如今,龚老师已年近七旬,但他仍然在奉献余热,继续指导研究生,并以满腔的热情在原词典的基础上,重新编撰《匈汉词典》,相信经过龚教授与教研室其他老师的共同努力,《匈汉词典》一定会与读者见面。

提携后辈,薪火传承

 

龚坤余教授时时关心年轻教师,勤勤恳恳,带动年轻教师全力以赴地投入教学和科研工作。他十分重视对年轻教师的培养,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年轻人。他认真听年轻教师的讲课,对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他们,从而有效地帮助年轻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年轻教师来说,编写教材的确很不容易,要从内容选定、课文编排、编写体例、课后练习等几方面通盘考虑。龚坤余教授与编写教材的老师共同探讨,提出合理化建议,鼓励年轻教师大胆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但从不包办代替。目前匈语教研室的4位年轻老师都是龚老师的学生,但他总是和蔼可亲,诚恳待人,以宽大的胸怀提携后辈,对年轻教师进行具体指导,把自己的学识传授给他们,使青年教师深受教育和鼓舞。

为进一步提高师资水平,龚坤余教积极鼓励年轻教师攻读学位,现匈语教研室的4名青年教师都是龚教授培养的硕士,其中一名已完成博士学业,另一名进入博士论文撰写阶段。

龚坤余教授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了匈语专业的创建和发展历程。几十年的教师生涯中,他无私奉献,为匈语专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教师职业,是龚坤余教授最初的梦想,也倾注了他毕生的心血。他潜心钻研,在匈语教学、研究的未知领域中,辛勤耕耘在三尺讲台上,培养的学生桃李满天下,教学、科研成果丰硕。龚老师的经历可以概括为八个字:方寸讲坛,广阔人生。直至今日,在欧洲语言文化学院,龚坤余教授仍以他谦逊的品格和孜孜以求的人生准则,为推动匈语专业的发展做贡献。龚教授的学生一批批地走上工作岗位,他的学识、他的思想、他的风范,也在一代又一代的新人中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Copyright @ BFSU. 0638太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官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

手机版